《傳感技術學報》創刊于1988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發行的學術性月刊,是中國在介紹傳感器理論和應用領域方面的刊物。
傳感技術學報資料辦刊歷史
1987年12月,在浙江大學召開了全國高校傳感技術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會議決定創辦《傳感技術學報》并成立編委會。
1988年,《傳感技術學報》創刊。
2006年,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07年,變更為月刊。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傳感技術學報》按欄目分:力學敏感器件、光學敏感器件、光纖敏感器件、生物、化學敏感器件、溫度敏感器件、聲學敏感器件、電磁學敏感器件、氣體敏感器件、濕度敏感器件、機器人敏感器件、多種傳感器技術處理的方法和理論、工藝技術、納米材料及電子技術在傳感器方面的應用等,同時也刊登具有中國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傳感技術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傳感技術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顧問委員10人,特約海外編委6人,特約科學院編委人7人,委員37人。
顧問委員
丁衡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
王立鼎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
葉聲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
孫優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
陳洪淵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
俞汝勤
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
歐進萍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
尤政
清華大學
蔣莊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
劉明
北京中科院
展開表格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傳感技術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SA)、英國INSPEC、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和重慶維普數據庫等收錄。
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傳感技術學報》共出版文獻6540篇。
據2018年6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傳感技術學報》載文量為5771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傳感技術學報》總被下載175931297300次、總被引56465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683、(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91。
據2018年6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傳感技術學報》被引量為43850次、下載量為271258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傳感技術學報》影響因子為1.2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609名。
榮譽表彰
2011-2012年,獲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
2011年,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2012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2016年12月,《傳感技術學報》入選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據2018年6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傳感技術學報》是江蘇省一級期刊,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優秀獎。
文化傳統
??辦刊特色
《傳感技術學報》對科技工作者、科學研究人員、廣大教師、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1]發刊詞·傳感技術學報[引用日期2018-06-14]
[2]傳感技術學報·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06-14]
[3]《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傳感技術學報》入選2016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東南大學[引用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