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shock)是一種急性組織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臨床各科嚴重疾病中常見的并發癥。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環量不足,組織和細胞的血液灌注雖經代償仍受到嚴重的限制,從而引起全身組織和臟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導致組織缺氧、微循環瘀滯、臟器功能障礙和細胞的代謝功能異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因此,休克的發病規律一般是從代償性低血壓(組織灌注減少)發展到微循環衰竭,最后導致細胞膜的損傷和細胞死亡。其主要臨床表現有血壓下降,收縮壓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脈壓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和肢端紫紺,淺表靜脈萎陷,脈搏細弱,全身無力,尿量減少,煩躁不安,反應遲鈍,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休克是一個由多種病因引起、但最終共同以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綜合征。實踐證明:若在休克的早期,及時采取措施恢復有效的組織灌注,可限制細胞損害的程度和范圍;相反,若已發生的代謝紊亂無限制地加重,細胞損害廣泛擴散時,可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發展成不可逆性休克。
因此,休克是—個從亞臨床階段的組織灌注不足向MODS或MOF發展的連續過程;而認識休克不同階段的病理生理特點對于休克的防治十分重要。隨著休克的發生、發展,組織灌注不足的直接后果是組織缺氧。作為維持細胞正常代謝和功能所不可或缺的氧,在休克時由于供應不足和需求增加,而導致供需失衡。因此,恢復對組織細胞的供氧、促進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細胞功能是治療休克的關鍵環節。
《素問論》說:“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秱摗氛f:“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痘钊藭ふ撽庩柡疅帷氛f:“手足逆冷,此名厥也。厥者逆也,陰陽不相順接,手足逆冷也。陽氣衰,陰氣盛,陰盛于陽,故陽 脈為之逆,不通于手足,所以逆冷也”。